城市雕塑的歷史發展
2018-07-04 來自: 沈陽寒藝雕塑制作中心 瀏覽次數:174
在人類文明史上,現在雕塑藝術品的歷史課上到上萬年。而遺存最早的大型室外雕塑只有4000-5000年以前的作品,在這條長久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各 民族都做出了不同的貢獻,共同譜寫了極其燦爛的篇章,創造了眾多的激動人心的城市雕塑藝術經典精品。了解這段歷史文脈,熟悉這些不朽作品的各個方面,是我 們創造當代城市雕塑作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借鑒和參照。
1、古代埃及和西亞的城市雕塑
北非的古埃及和西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古老的法源之一。城市雕塑在這樣的文化搖籃中有了繁榮的發展。古埃及的室外大型雕塑作品大多是 陵墓雕塑及神廟建筑雕塑。著名的入大金字塔前的巨型是神人面像、阿布辛伯神廟前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及卡納克廟前神道的神獸行列、石柱及墻面的上的浮雕、 圓雕立像、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完全獨立的城市雕塑極少。政教合一的嚴格控制是古埃及大型雕塑的藝術風格有很強的城市化和單一化傾向。西亞大型的雕塑以浮 雕為主,圓雕作品很少。如亞述尼尼微宮殿門前的五條腿神牛、依斯塔城們的琉璃動物浮雕、潑賽帕里斯宮殿的大量裝飾浮雕,反映當時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內容 十分廣泛并富有生活氣息。這兩個地區作品的共同藝術特色時氣勢渾厚、手法簡潔、嚴謹強烈的整體性和裝飾感,以建筑感極強的形式語言與環境結合得很緊密。
2、古代希臘羅馬的城市雕塑
古希臘城市雕塑藝術因城邦與神廟建設而繁榮。著名的雅典衛城的興建為雕塑家大顯身手提供了舞臺。已不復存在的廣場中心的雅典娜銅像與仍保留下來的巴特 農神廟的山墻、檐壁、隴簡壁的浮雕及依瑞克先翁神廟的女像柱成為 雕塑史上經典之作。象征手法的紀念性雕塑勝利女神、帕加姆神廟基座上的高浮雕等等,除極高超的寫實技法成就外,在主題構思、位置選擇、空間尺度和作品分類 上都有突出的貢獻。遍布城市的優勝運動員雕像更是開創了城市雕塑的表彰功能。古代羅馬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是城市雕塑無論在品種上或數量上都進入了新的階段。 獨立于廣場中心的騎馬像和凱旋門、紀念柱、大角斗場、公共浴場、離宮花園等處的大量裝飾雕塑都是這個時期的首創。統治者的高度重視是羅馬城市內雕塑數量劇 增。據記載,公元4世紀前半葉,有兩尊異常的巨像(其一高34米),22尊大騎馬像,80尊鍍金像,73尊黃金象牙神像,3785尊銅像,大理石像還未記 述在內。城市雕塑的政治功能和世俗化色彩大大增強,藝術風格上續承希臘,崇尚寫實,但未達到同時其肖像雕刻個性刻劃的高度。古代希臘羅馬城市雕塑的類型與 品種,思路與手法,兩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歐美各國乃至世界各地。
3、歐洲中世紀的城市雕塑
對異教文化的摧毀和早期基督教的法對偶像崇拜是歐洲中世紀在頭四五百年中,城市雕塑的發展陷于停頓之中,直到公元9世紀,教皇強調要以形象化的雕塑藝 術來宣傳宗教教義之后,雕塑藝術才逐漸復蘇。10世紀以后隨著大型教堂的興建,建筑雕塑減趨繁榮,羅曼教堂的門楣、柱頭、墻面、窗口.........幾 乎所有能利用的部位都加上了奇麗的浮雕裝飾,創造出一個神的世界。哥特教堂由于建筑結構的不同,室內外多用圓雕和高浮雕裝飾, 形象刻畫上逐漸世俗化。歐洲中世紀的建筑雕塑,內容上不能脫離宗教內涵,形式上必須依附、從屬建筑的框架,服從并加強建筑的韻律和節奏。眾多的繁復豐富的 雕塑為建筑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整座教堂猶如琳瑯滿目的雕塑博物館。在這長達近千年的歷史時期中,沒有出現離開建筑而獨立于室外空間的城市雕塑作品。出于 "黑暗時代"有著特殊美學價值的建筑雕塑,藝術風格從符號性漸變為生動寫實,從崇高靈性轉入為世俗化,晚期哥特式雕塑已經跨入了文藝復興的門檻。
4、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雕塑
人文主義思潮的抬頭以及古代文化的發現使城市雕塑再次出現高潮。加上對古典作品的研究和深入探索的科學精神是當時城市雕塑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水平都達到 新的高峰。基培爾提的兩座青銅的浮雕大門、威洛基俄和多那泰羅德的兩件騎馬像杰作、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都在經典作品之列。 開始時,這些作品只在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不規則的城市廣場中加以布置。直到米開朗基羅的羅馬卡比托里梯形廣場建成,騎馬像重新占領廣場中心,并和建筑環境構 成嚴密的聯系。雖然,不值得是一件古羅馬的騎馬像,但在位置安排、空間尺度直至地面鋪裝都有著經過推敲的嚴謹的比例和構圖關系,保證了良好的視覺效果。這 是由于這位精通雕塑和建筑的大師有機地完整地統一構思設計和建造,才使之成為歷史上不朽的藝術珍品。
5、歐洲17-19世紀的城市雕塑
以羅馬的為代表的各地城市規模宏大的、有規劃的建設為城市雕塑的發展迎來了更大的高漲。廣場、花園、宮殿、市政廳、教堂、橋梁、公 墓.........都為城市雕塑的布置準備了廣闊的舞臺。伯尼尼設計的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廣場是巴洛克廣場的代表作。宏大的廣場、橢圓形柱廊的多重光影、 巨大的古埃及方尖碑直插云天,兩個噴水池的潺潺清流,柱廊女兒墻上140尊3米多高的圣徒雕像,構成華麗壯觀的氣勢。伯尼尼的眾多噴水池雕塑都以夸張的動 態形體與水流倒影共同創造出活潑生動的情趣,區別于古典的恬靜典雅的傳統風格。巴黎凱旋門、巴黎歌劇院、凡爾賽宮的裝飾雕塑顯示了這個時期這個時期城市雕 塑的活躍和繁榮。許多位帝王貴族歌功頌德的紀念碑雕刻充斥各地。城市雕塑的數量極大地增加,但藝術上逐漸陷于平庸。19世紀末葉,羅丹、布德爾的紀念碑作 品才為沉沒的雕塑園地注入了生機。這時,已來到現代雕塑的門前了。
6、古代中美洲的城市雕塑
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中美洲,同樣有著悠久的城市雕塑傳統,構成了與希臘羅馬的歐洲傳統的截然不同的獨特一支,其造型形式與手法為一些現代雕塑家 熱衷追求和吸取營養的對象。奧爾梅克人的用整塊巨石刻成的武士頭像以雄渾的氣魄震人心扉,陶蒂華岡巨大羽蛇字塔的裝飾雕塑、瑪雅人迪卡爾金字塔和宮殿裝飾 雕塑繁復而寫實。托爾特客人圖拉成的男像柱和恰克摩爾雕像,直到阿絲臺客人的雨神、大地女神等以厚重的塊狀石雕形體,反映出沉重的形象,述說著神秘野性的 悲壯內涵。
7、古代東南亞的城市雕塑
古代東南亞亦是城市雕塑十分繁榮的地區。 從公元前4世紀印度著名的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公元前后桑奇大塔四座大門,到中世紀的南印度的印度教寺廟、西印度的石窟群集太陽神殿舞樂女神像柱,都有水 平很高的裝飾雕塑。許多廟宇更為重視外部形象, 密集的高浮雕布滿墻面,雖然以宗教為題材,實際形象卻充滿了世俗的生活氣息。其他諸國,如5世紀斯里蘭卡的融山勢、建筑與雕刻為一體的獅子山,12-13 世紀柬埔寨吳哥城50座以上的人面塔。 吳哥窟有長達6公里的1400面浮雕。8世紀末始建的印尼爪哇島中部一個山丘上高達42米的波羅一步大浮屠共有505尊佛像和2500面浮 雕...........都堪稱東方文化的代表作。縱觀東南亞地區,古代城市雕塑基本上都是依附于建筑,極少完全獨立的雕塑作品,藝術表現上,以純熟的技 法充分展示了人體的生命和肉感。
8、古代中國的城市雕塑
我國雕塑藝術有實物可考得也有近萬年的歷史,但著名的大型室外雕塑當推商末周初的四川廣漢的青銅人像及史書記載的秦都城咸陽宮中的十二金人(銅像)、 西漢園林中的巨型石鯨、石鱉,保存至今的有牛郎織女石像和冰石像。達到了高度藝術水平的陵墓雕刻:秦兵馬俑(非露天布置,上有篷蓋)和西漢霍去病目前石雕 群。陵墓雕刻、 摩崖造像經南北朝到唐宋,南朝陵墓、唐陵的動物石雕;大同、龍門、麥積山造像,大足寶頂與樂山的摩崖雕刻...........數量眾多的大型作品以內在 氣勢和嚴謹的形體造型處理透出龐大帝國的自信和魄力。元明清以來,宮殿、園林塔廟的建筑裝飾雕塑得到大量發展,技巧趨于精熟,元居庸們的天王浮雕、明清的 九龍壁浮雕均屬上乘,但大部分缺少了勤、漢、唐的雄沉博大。材質的運用也從石質、青銅、鑄鐵發展到琉璃、木雕、磚雕等。總體上看,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的早期、盛期,大型雕塑多以宗教體材為內容,直接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極少。由于社會觀念和文化傳統的不同,沒有出現如同西方那樣類型的獨立的室外紀念性作 品。然而,在藝術處理上,與西方古典作品截然不同,不受對象自然形態的束縛,有著許多富有表現力的獨特造型語言和手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檔次。
9、現代世界城市雕塑
20世紀20年代以后,由于現代建筑理論的影響,之際依附于建筑物的雕塑大大減少,而獨立與建筑物的環境雕塑卻大量發展。在現實主義日益增多的環境 里,陸續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室外大型雕塑。一方面傳統風格的作品仍占據著相當的陣地,另方面現代雕塑大師們:亨利*摩爾、考爾德、布朗庫西、史密斯、扎 德金、阿爾普、畢卡索......都有不少構思新穎、手法獨特的大型作品矗立起來。從這將近一個世紀的現代城市雕塑的發展來看,呈現出下列特點:首先,對 城市雕塑的創作觀念已有了重大的轉變,雕塑家們已經解脫了宗教和政治的過重負荷,更多側重于與環境的相處和個性情感的表達。藝術風格上對古典傳統的突破和 背離,從原始藝術、中世紀藝術、東方、美洲、非洲藝術、童稚藝術中汲取靈感,從完全抽象到逼真的超級寫實,花樣翻新、豐富多彩也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變化頻率之快也是前所 未有的。這導致雕塑藝術語言大大拓展和豐富了。"裝置藝術"、"大地藝術"等類型的出現,甚至使各種藝術品中的界限也趨于模糊。現代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成果為傳統雕塑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不銹鋼、玻璃鋼、鈦合金、塑料等新材質廣泛應用。風動、電動、水動、光電等技術手段使傳統中靜止不動得 雕塑變"活"了。"二戰"以后,隨著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境意識的加強,各國為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的努力也落實下來。歐美各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陸續頒布法 令,明確規定,在大型公共建筑項目中專門撥出1%-1.5%的經費用于公共藝術品的設置(包括雕塑、壁畫等) 從財力上保證了城市雕塑的持續發展,十幾年來已見到良好的效果,數量眾多的城市雕塑藝術品成為動人的城市景觀和高雅的文化風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城市 雕塑的發展也開創了新的品種。如融風光和雕塑為一體的雕塑公園;融會雕塑、建筑、繪畫、音樂、等各種藝術形式的大型綜合體,大大增強了城市雕塑藝術的感染 力。在20世紀初,有列寧具體有力的倡導,歷時70多年的前蘇聯城市雕塑的繁榮構成了特殊的章節。強烈的政治色彩、嚴實的藝術風格、巨大的投資和規模、不 少充滿激情、刻著時代印痕的作品都是城市雕塑藝術歷史上不可磨滅的。